一、团队简介
学科教学团队在学院及党委的领导下,围绕提高研究生教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扎实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培养力度。团队成立5年以来,主要在物理教学设计、中高考物理研究、科学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在课程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反思。学科教学团队有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聘有校外导师17人,24年新增校外导师3人。
2024年,团队积极参加全国、省校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全国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研讨会、省物理学会物理教育分论坛、济南大学第一届教育硕士培养论坛以及学科点认证工作,获得校级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校重点教研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等4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发明专利授权2项、省级及以上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6人次。在课程上,团队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了“课堂+实践”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入优质一线教学案例,并渗透学术研究、教学实践,通过两个途径将其引入教学环节:提高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的课时比例;引入校外导师、一线教研专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学术论文写作、教育教学实践及各类教育赛事活动,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教师积极参与市教育局、高新区、育贤中学、回民中学、舜玉中学等各类基础教育改革活动。
研究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教学设计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从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格致杯全国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展评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物理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等其他各类获奖共12项。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讲县市、校优质课公开课6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4年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物理通报》、《中学生理科应试》、《百科探秘》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
二、标志性科技成果简介
1、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
2024年10月,朱志慧同学在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中斩获佳绩,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展现了过硬的教学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师范生素养,此份成绩同时也是校内外指导老师团队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正向反馈与实践结果的呈现。同时,田靖越、张慧蕊同学也入围决赛获得优秀教学设计奖。
2.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刘存辉同学深入剖析高考试题,以山东卷、湖南卷及北京卷等为典型代表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数理融合”。以2023年山东卷第8题为例,运用更高阶的数学知识,深入剖析了高中物理“功与功率”一节“机车启动”问题中摩擦力是否做功问题,纠正了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以数学的严谨性对物理知识做了相应的补充,并给出教材实验和试题命制时需要注意的科学性建议。
该成果已正式发表:刘存辉, 刘海英, 李萍等. 机车启动问题中摩擦力是否做功——对2023年山东卷第8题“谬误”解法的释疑[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4, 53(10): 63-67.
同时,刘存辉同学在关联速度、飞机投弹情境、RC动态电路方面的研究已被《物理教学探讨》、《物理通报》等期刊录用;田靖越同学结合深度学习的跨学科实践研究也被《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录用。
3.团队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
2024年度,学科教学团队在基础物理研究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发明专利年度授权2项的突破。